
马圈沟遗址,位于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约1000米处,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发现于1992年,距今200万年左右。
该遗址分为3个文化层。I文化层发掘于1993年,在I文化层以下3米和7米处,分别是Ⅱ、Ⅲ文化层。第Ⅱ、Ⅲ文化层发现于2000年春季,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
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动物骨骼可鉴定的种类有象、犀、鹿、马、啮齿等。
整个发掘面散落着一组以象的骨骼为主,间有石制品、动物遗骨和天然石块构成的古人类进餐场景,多数动物遗骨有十分清晰的被砍砸和刮削痕迹。其情景让考古学家激动不已,一幅古人聚餐的宏大场景再现眼前。发现了极为难得的我们祖先当时敲骨吸髓、餐食动物的场景。在这么久远的时代,有这么完整的人类行为遗迹,在目前全世界的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是唯一的一例。
该遗址的发现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200万年左右。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以及东亚地区具有确切地层的遗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