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泥河湾文化旅游 > 人文阳原?
【阳原寺庙】千年唐塔鹫峰寺

2015-10-30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鹫峰寺,又名澍峰寺、澍鹫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因坐落在鹫峰岭而得名,唐代贞元年间(785年一805)始建,金、元及清咸丰年间重修。19937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5月,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沿高坡登台阶而上,穿过山门,进入过殿。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侧目注视;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算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

 

遗憾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残石像九尊,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立。惟有佛塔保存尚好。塔通体砖砌,实心,八角十三级密檐与覆钵式组合砖塔,高25米,整体精致、美观,为高僧道远的墓塔。 1989年秋册田大地震中,塔刹被震下,至今下落不明。可叹曾经的辉煌不在,唯有孤塔孤零零的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傲然卓立,直插云天。

 

鹫峰寺怀古

自古名山僧占多,佛光融融化金波。似乎此言不无道理。距阳原县县城南偏西二十公里处的鹫峰寺所在的山体,人们都说自生五色光环,尤其夜间,光色更加显明、似彩如虹。相传远古时此地由于它的特异现象,曾引来过不少大鹏雕,故此处山峰被称作鹫峰。没有梧桐树,岂有凤凰窝。所以鹫峰在远古时就被誉为名山了。

由于此山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再加上鹫峰的神光异彩,所以曾吸引来不少灵佛高僧,相传极乐世界中就有十多佛先后来过这里,天上八仙之一张果老倒骑毛驴云游北岳山水时,也在此停滞逗留,饱览过这里的旖旎风光。

    介于这种种传说,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出世前五百年左右,龙树普刹就在此建寺立庙了。当时庙宇简陋,无寺塔,后来到唐朝佛事兴盛的时候,鹫峰寺重新修建,并筑塔三座,其中一座大塔叫鹫峰塔又叫道远塔,旁边两座矮塔,一座叫鸡塔、一座叫狗塔。三塔相映成辉,颇为壮观。这三座塔还隐含着一个历史的传说,至今还流传在附近村庄的街头巷尾,成为老年人标志阅历的谈资。

故事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那时,桑干河岸也是兵戎相见、一片混乱,鹫峰寺内的和尚多数已逃离,院内只剩下一个大和尚独守山寺,之后,他又收下一个战乱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作了他的徒弟,取名道远,那时人们都纷纷逃生,寺院内已没有来敬香施愿的人了,佛门自然冷落萧条一片清寂。师徒两人只好相依为命,艰难地维持着生计。直到一年春天,师傅见两人的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了,便告诉徒弟说:“我要下山化缘去,以后的寺院就靠你自己了。”小和尚一听师傅要走,便哽咽着问师傅:“今后寺院谁来管?没吃没烧怎么办?我独自孤单谁相伴?”大和尚对道远说:“寺院今后道远管,自己双腿能烧饭。山上石头当馍吃,鸡狗成群会相伴。”说完大和尚扬长而去,空荡荡的寺院只剩下小和尚道远和一些鸡狗了,而粮食所剩无几,小和尚越想越难过,便伏地痛哭了起来,直哭得天昏地暗,哭着哭着睡着了。也许上天被他的哭声感动了,此时,也刷刷落下一天泪雨。小和尚被这一场春雨淋醒了,他抬起头来,振作起精神,心想:“师傅走时还留下几升谷子,雨后我把它种进地里,到秋天不就有粮食吃了吗。”就这样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靠挖野菜、摘野果艰苦度日,一连数年道远不辞劳苦,山坡上开垦粮田,寺院内外种植了许多松柏、桃李、杏树,他还从山涧引水浇灌庄稼、树木,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读。外造粮源、内修心田。就是现在凡到鹫峰寺的游客施者都能亲眼看到寺院附近的山坡上有很多坡地,那大多是道远和尚当年艰辛劳作的成果。鹫峰寺经过道远和尚二十年的苦心经营,香火日渐旺盛,道远和尚多年来苦读经书,潜心修行也成了当地有名的高僧,弟子遍及四方。寺院里施者来往不绝,尤其每年的腊月初八,这里都要为释迦牟尼佛举行大醮,附近的善男信女,皆来此祭拜,甚是隆重。正值鹫峰寺繁荣兴旺之秋,离家出走化缘的老和尚回到寺院,他一路见寺外层层梯田,金灿灿的谷子,红澄澄的高粱,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及果树上累累硕大的果实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再说寺院内更是香烟缭绕、梵声氤氲,钟磬声满山飘逸,老和尚见此胜况,心中不由回想起他当年出走时的情景。寺院主持道远见老和尚回来了,急忙上前叩拜,并将他迎进禅房,师徒两人详细谈了各自的经历。老和尚问道远:“我走后你是怎样生活下去的?”道远说:“没有吃的吃石头,没有烧的把腿烧。”随即捡了一些白卵石置于笼屉上,用腿当柴蒸了一锅白馍。蒸熟后,当真是暄乎乎一锅白馍,道远拿起一个给师傅吃,师傅拿在手里依然是石头一块怎能咬得动,而道远却吃的津津有味,且鸡来鸡吃、狗来狗吃,吃完后道远坐化圆寂了,鸡狗也随之相伴西去。师傅见道远已修成正果,内心为之感动,便修筑三座寺塔以作对道远以及鸡狗的纪念。

之后鹫峰寺更加名声大振,而且闻名海内外,人们都认为此寺灵气十足、神光有验,所以有许多高官贵客不辞路途遥远艰辛,也前来修行普度。据说德国一首相的父亲到这里修行过,乾隆皇帝也曾来此诵过经。传说山下两个太保村的取名正与乾隆皇帝到鹫峰寺的一段经历有关。

乾隆皇帝到鹫峰寺的那段时间,无事时也到山下了解民情,有一天他见农家一女子长的貌美如花,心中便暗结情缘,等回朝后,就让一太监来山村接这一女子回京,没想到这个太监临走时受了皇后之命,到那个村里将女子害死。而回京禀报乾隆帝说,那个女子已经因病死亡了,乾隆甚是悲伤。为了了却心中的那份相思,遂派人封了女子哥哥为东太保,弟弟为西太保,以后鹫峰寺山下的两村便以此命名了。

   鹫峰寺是泥河湾最富胜名的寺院之一,相当壮观雄伟,而且神佛俱全,殿堂雕梁画栋,一派俨然肃穆的景致,直到“文革”时期才被破四旧的飓风扫去大半,只有道远和尚的寺塔残躯独立,还巍巍耸立于半坡,历史性地传承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往事。

日前,笔者到该寺做了一次施者,与广慧和尚小坐了片刻,据说鹫峰寺在信众们的大力支持下,正大兴土木,不同地方的信众们有施砖的,有施钢材水泥的,也有施钱财的等,看来于不远的将来,在广慧和尚的主持下,鹫峰寺将会更加辉煌灿烂,泥河湾古文化会更加源远流长。(白志清)